在信息化百人會峰會主論壇上,圍繞“今后十年,網絡、算力的發展將發生哪些革命性改變或趨勢?”“網絡與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有哪些新特征?”“網絡、計算、安全等方面新發展新特征,將如何影響新時代數字經濟?”等話題,沈昌祥、劉韻潔、鄭緯民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屋建瓴地分享了其深刻洞察,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以下為院士對話環節發言內容整理。
劉韻潔院士:各位專家、各位同仁,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簡單概括一下。
數十年以來,我們的網絡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大家可能感覺不明顯,在數十年前,先是電話網、電報網統治的時代,經過四五十年到現在我們的IP網、互聯網,電路交換的電話網、電報網的技術完全被替代了。這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這樣一個重大的變革。
為什么會完成這樣一個變革?因為電話網盡管有很多優點,它有確定性,能保證質量,也比較安全,但是因為它在大連接方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成本很高,很不方便,解決不了普遍的需求。在使用IP互聯網時,大家認為它根本不可能替代電路交換,但是現在這幾年就完全顛覆了。互聯網這幾十年蓬勃發展,大家感覺到了它的魅力,它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貢獻。
但是互聯網今后的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呢?我認為互聯網只解決了大連接的問題,但是到實體經濟以后,這個網絡面臨著最大的挑戰,它既需要確定性,又要解決安全性,又要解決綠色等一系列的問題。現在的互聯網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那怎么辦呢?
我認為一個最大的機會,也是最大的挑戰就是互聯網要進行體系架構的變革,整個核心技術的變革,或者是協議的變革。當然這個變革還是要在原來互聯網的基礎上,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還要保留,比如說大鏈接、方便、靈活。怎么在這些基礎上要保證確定性,又要保證綠色,還要保證安全,并進行互聯網架構的變革。其標志性就是確定性的網絡,就是用確定性的、可定制的、可服務的一個網絡的架構來替代它。這個方面我覺得國內國外都有很大的突破和進展。
第二個特點,算力將是未來整個核心的競爭力,因為將來人工智能也好,社會的進步也好,算力會越來越成為一個核心的競爭力。但我們國家的算力遇到最大的挑戰,當然國際上也存在著這個問題,就是整個的算力“孤島”現象,或者是“煙囪”現象,沒有很好的算力來幫助用戶建立起聯系。
原因在哪?也是在于我們現在的網絡沒有這個能力,無法使得算力就像一臺計算機一樣,就像計算機的用戶跟CPU打交道一樣。我們現在好多超算中心的數據,包括FAST的數據等,都還是用汽車、卡車來進行數據運輸,現實的算力還沒有解決好這些問題,這既是算力的問題也是網絡的問題。下一步要把算網融合解決好,也需要確定性網絡技術。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會大大提升對社會的進步。未來十年肯定是6G,再十年可能是7G,都是追求更好的性能架構和更好的服務。
我理解的未來十年的變化大概是這些。
鄭緯民院士:最近兩年大家都在說算力。我們先說什么叫算力,算力是計算的能力,用什么來衡量呢?每秒鐘能執行多少次加減運算,一秒鐘能執行100次加法,我們就叫一百個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現在的計算機運算,一臺計算機大型機最快的速度已經可以達到一個億Flops,非??炝?。
我們現在全球的算力情況,大概加在一塊520EFlops,這是去年年底統計的。其中美國大概占160EFlops,中國140EFlops,中國排名第二,還是不錯的,跟美國差不了太遠。
算力跟數字經濟的關系非常密切。有個統計,按算力規模大小排序,美國排第一,中國排第二,日本排第三,德國排第四,這樣排下去,大概排了二十個國家。這二十個國家的排名剛好跟我們數字經濟,跟我們實體經濟排名是吻合的。也就是說,算力規模大的,經濟也好,不會說一個國家經濟一塌糊涂,但買了很多計算機。算力規模大的國家,經濟都比較好。因此,我們說算力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發動機。還有一個說法,得算力者得天下,算力時代到了。
算力有三大種類,第一類是高性能計算算力,就是現在國家有差不多20來個國家一級的超算中心,每個中心里面都有一臺很大的機器,這是超算的算力。第二類是人工智能算力,智算算力,這是最近兩年才開始有的,原來沒有。這類機器是專門處理人工智能問題的,現在我們國家也有20多個城市陸續在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發展非???。第三類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是通過云方式提供服務的。三類算力加在一塊就是我們國家的140EFlops的算力情況。
剛才劉院士專門提到了算力中的“煙囪”現象。我覺得,特別是當前東數西算帶來了機會,我們要把算力聯網,或者叫算力網,把算力網絡連起來,這件事情相當于把我們國內這么多機器開成一臺大機器,對各方面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要做成這件事,要把全國這么多機器人連成一個網,困難還很大。剛才劉院士講了很多,我覺得對于網絡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把它聯網簡單,我們現在很容易把它聯網,但是這個網絡連起來,帶寬要高,延遲要低。
帶寬高是什么意思呢?我從北京傳一個數據到甘肅,這個數據要傳過去,要傳得快,希望數據過去要快,就一定要帶寬高。再如,傳大數據的時候要求帶寬高。比如,我們有大數據要到無錫這臺機器上去運行,但是現在傳過去這件事情很慢。因此,這個事情很重要。我覺得十年以后最好能解決,因為帶寬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是要強調延遲低。帶寬高了之后,大數據傳得很快了,但是延遲低也很重要。延遲低是什么意思?你給它一個命令,很快就能反應。舉個例子,電子游戲程序,玩的時候一般說要把服務器離玩電子游戲的人大概80公里以內,如果超過80公里了,它的延遲就長了,就卡了,你打一個炮彈出去,它沒反應,過一會兒才把炮彈發出來,這樣就有問題了。
因此十年以后,計算機的算力很大,把它連成全國一臺機器。另外是希望網絡帶寬高,延遲低,這樣才能保證一臺大機器做各種各樣的應用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沈昌祥院士:現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國家主權領域的一部分。我們來看,攻擊對象以前是單純的數據信息,后來發展到了網絡通信,后來又到了面的攻擊,即信息系統的攻擊,現在發展到網絡空間,是全程全面的攻擊。以前攻擊的主體是黑客為主,現在黑客也連起來了,構成了黑客的組織集團,各個國家都構建了網絡戰部隊,尤其是美國有強大的網絡戰部隊。
現在攻擊的模式和方式也是很全面的。對密碼進行破解,對網絡通信協議的破壞造成網絡傳輸的中斷,對信息系統造成破壞。最為嚴重的是現在已經不是一般的黑客攻擊,國家之間的斗爭變成了全面的網絡戰,也就是“網絡原子彈”。美國在90年代末的時候,小布什總統就宣布了成立“網絡原子彈”的工程研究。所以他們的網絡攻擊就是“網絡核武器”、“網絡核戰爭”,大家一定要提高對網絡攻擊的認識。
還有一個方面是它的破壞程度,威脅程度也比以前嚴重得多。以前最多是竊取秘密信息,后來更為嚴重,使整個系統癱瘓?,F在全方位、嚴重的攻擊無所不在,我們一定要嚴加防范。一定要提高網絡安全的認識,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我們要提高網絡意識,加強網絡斗爭的準備,為建設我們國家網絡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劉韻潔院士:網絡安全方面,從俄烏戰爭可以看出來,一個國家在網絡安全方面如果解決不好會帶來很大被動。網絡有一種攻擊是DDoS攻擊,這個攻擊最大的特點是會把整個網絡堵死,讓網絡死掉?;蛘甙颜麄€CPU的能力耗盡,沒法再處理。這個攻擊在俄烏戰爭當中表現的非常充分。大家都可以看到,俄羅斯的新聞在全球看不到,烏克蘭的信息可以看到,當然主要是美國的微軟、谷歌在幫他們構建。在網路安全這個問題上,我們每個網站也好,每個計算機也好,被攻擊、被勒索都時有發生。
我認為最可怕的是,將來我們網絡的能力能不能被國外“封死”。我覺得這個能力我們要把它解決好。這個能力怎么解決?現在如果遇到DDoS攻擊,用現在的方法各種防火墻,化解成本是很高的。
我們現在在研究一種基于智能的算法,以“全民皆兵”的思路,在底層通過低成本的架構的布局,目標是10個TB的防DDoS攻擊,這完全可以做到。現在國外DDoS攻擊俄羅斯和烏克蘭是3.5TB的能力,美國也大概是這樣的范圍。發生一些大的事故,如果我們能做到10TB的防DDoS攻擊,就可以改變我們這樣一個狀態。
當然這個事情,一系列的技術我們都要做好準備,否則我們就會出現像俄羅斯這樣一個被動的局面,這些技術要不斷去提升。當然還有防泄露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逐步通過技術創新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