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獲得了更多企業的認可和應用。目前,已有逾50,00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達標企業超過20,000家,升級版貫標企業超過7,000家。值此歲末年初之際,我們將推出系列文章,從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企業、中國500強企業等不同角度,對貫標企業進行一個盤點和梳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國家工信部累計公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3批4922家,認定4762家。其中,已有138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占比達28.1%。
具體來看,有1176家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基礎版貫標(以下簡稱“基礎版貫標”)評定,243家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以下簡稱“升級版貫標”)評定,另有174家正式啟動了升級版貫標工作。
所謂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2021年以來,國家對培育具有專精特新優勢中小企業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1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這些企業發揮示范作用。
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2022年1月4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表示,2022年將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中央財政重點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業。
可以預計,專精特新企業在2022年將得到更多政策關照。而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積極開展升級版貫標工作,也將在中小企業群體中帶來引導和示范效應,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更廣泛普及和應用。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是一套企業可參照執行的數字化轉型方法體系,也是我國首個覆蓋兩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過程的管理體系標準。作為企業構筑信息時代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系方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自2015年開始大范圍普及推廣和深入應用,2020年9月升級為分級分類的升級版標準,可以根據企業的行業、能力、規模等細分類別,分級開展貫標服務,實現精準對接。
據不完全統計,完成貫標并通過評定的企業平均運營成本降低10%,經營利潤提高11.2%,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7.4%,生產計劃完成率提升5.3%,產品一次合格率提高2.5%,用戶滿意度提升3.3%。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